來源:TK生物基材料與能源 2025-09-23 11:19:12
2025年8月30日,由中油工程旗下昆侖工程公司與中石油(持股33.8%)參股子公司濮陽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生物基聚碳酸酯(PC)特種工程塑料驚艷亮相。
盛通聚源的生物基PC
據悉,雙方打造的國內首套、產能達5000噸/年的生物基PC工業生產裝置已于2025年2月開車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開辟了生物基PC本土商業化的可能性。
濮陽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冊資本13.7億元,占地600畝,位于濮王產業園,是一家專門從事聚碳酸酯及改性材料研發與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盛通聚源于2017年投資19.5億元建設一期13萬噸/年聚碳酸酯項目,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光氣熔融酯交換法”生產技術,該公司也是中國率先掌握非光氣熔融酯交換法PC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盛通聚源二期項目是與中石油合作在建的5.4萬噸/年特種聚合物項目,其中涵蓋了低熔指PC側線項目、生物基PC項目、PPS項目、氫化雙酚A項目、異山梨醇項目、改性塑料生產線項目等。此外,在建的三萬噸聚碳酸酯側線性能助劑項目包括年產500噸/年聚醚醚酮(PEEK)、500噸/年聚苯砜(PPSU)、100噸/年PBS類聚酯。
而此次備受關注的生物基聚碳酸酯項目,雖在產能量級上與傳統聚碳酸酯項目有所不同,但憑借創新性的工藝和獨特性能,在行業內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生物基聚碳酸酯項目工藝采用可再生異山梨醇生物基單體替代共聚單體雙酚A,在聚合產品中引入獨特的雙呋喃環結構,表面硬度接近玻璃,加工流動性與通用PC相當,透光率高達92%。因為分子結構中苯環少,不易吸收紫外線,在光學鏡頭、汽車內外飾件等領域展現廣闊前景,并且規避了雙酚A帶來的健康風險,可以精準切入食品包裝、醫療器械等萬億級應用市場。
該項目技術難點眾多,包括高活性催化體系設計以突破異山梨醇低反應活性瓶頸,熔融縮聚過程強化以精準控制脫揮與鏈增長,共聚物結構精準調控平衡耐熱性與加工性,模塊化連續脫揮裝置實現靈活性與穩定性兼備,以及產業化與成本控制等技術難題。如今項目的成功,意味著這些難題均已被攻克。
2024年全球PC產能增長到780萬噸/年左右,我國PC產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截至2024年底,國內總產能達381萬噸,產量230萬噸,幾乎占到全球產能的半壁江山,產能居于全球首位。近五年我國PC產能增長中,非光氣法產能提升明顯,目前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PC生產工藝,占比接近50%。另外,在建和擬建項目超200萬噸。雖然我國PC產能局全國首位,2024年進口量88.73萬噸,出口量48.71萬噸,進口依存度降至24.7%,但是高性能、特種化PC產品仍需要進口,如高流動性、高耐熱、醫療級、光學級等高端牌號產品。
生物基聚碳酸酯并不是傳統PC的直接取代品,也不能只是簡單替代,它更需要在某些方面升級換代,走向高端化。在國際上,三菱化學、科思創和帝人走在世界前列。比如科思創推出“生物基Makrolon?”,含60%生物基碳含量,用于眼鏡鏡片,還推出了基于質量平衡方法生產的Makrolon?RE系列含循環生物質份額的聚碳酸酯和RP系列含化學回收份額的聚碳酸酯;帝人集團開發100%生物基PC,計劃2025年前量產,其采用生物質衍生聚碳酸酯(PC)樹脂成型的管材已被用于制造全球首臺生物塑料管風琴;三菱化學采用異山梨醇(ISO)作為生物基單體的DURABIO早在2015年就量產,已應用在多種內外飾零部件中,合作企業包括吉利、北汽、奇瑞、寶馬、通用、福特、豐田、現代等。如今,盛通聚源的生物基PC項目成功,讓我國在這一領域迎頭趕上。
未來,濮陽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將繼續依托聚碳酸酯,向高端PC等領域拓展,做通做透聚碳酸酯產業鏈。生物基聚碳酸酯的成功量產,只是其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后續公司還將在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聲明:原創內容及視頻等推送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轉載的目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511號 京ICP備12032208號